
青年学习感悟
行囊装情义,酵素暖心田
晨露中的第一声叩问,是青年们出发下乡的呼告。昨夜辗转反侧的紧张,都被村中接应的车辆碾碎在了轮胎下。后备箱装载的不仅是做酵素的物资,更是青年们沉甸甸的责任。村民们带着泥土气的目光和青年们坚定的眼神交汇,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于是对话开始了,一场属于新青年和老一辈的真正的对话,在这十个乡村,开始了。
遇见心零队
于静宇:通过今天的下乡学习,让我更加了解村庄的具体情况,方便我们开展后续工作,拜访村民时和他们近距离的接触和和蔼的态度,让我对垃圾分类的推广更有信心了。
彤黎敏:通过今天下乡村书记的讲解,让我们更加明白了村里的具体情况并且下午进行了实地走访,感觉村民的环保意识都挺高的,和晚上的环保酵素的制作过程的讲解,不仅让村民们能够知道环保酵素如何制作和各种注意事项,也让我自己更加了解环保酵素。
俞虹旭:今天第一天下乡,期待中参杂着无数紧张。到达西阳兴村大队,各位领导就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与我们共同商讨方法,中午也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下午我们先调试了ppt设备,三点开始走访,在介绍垃圾分类与环保酵素的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各位村民晚上来听我们演讲。晚上我们为每个来听讲的村民们准备了环保酵素,小组组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效果不错。我们还现场演示做了环保酵素,村民们也积极参与,真是很充实的一天呢。
黄曦:今天通过走访村民基本了解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情况与对环保酵素的接触情况,在这个情况下 我们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对村民们展开垃圾分类与环保酵素的讲座帮助村民理解认同这些理念。同时带领村民共同学习如何制造环保酵素与实行垃圾分类
——遇见心零队

山河队
前往南于店村开展工作,上午和领导先做了沟通,然后去到村民家里进行走访。
在集市上进行宣传。下午在南大队进行宣讲前的准备工作包括PPT演练,布置会场,召集群众。晚上八点多,在南大队的党员活动室,山河小队展开了宣讲工作。总结一天下来,我们的队员承受着环境和具体条件的限制,但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
——山河队

朝阳队
经过了温老师三天的教导,我们开始了第一次下乡考察。在聂庄村,我们看到该村河流污染严重,大部分农民都用农药化肥来种植玉米小麦。虽然该村生态农业种植意识都不强,但是该村垃圾分类做的非常好,村里的道路都很干净,家家户户都很整洁,十星级家庭比比皆是,这是很值得夸赞的地方。
在我们下乡采访的过程中,很多村民都是非常配合,但也有少部分村民不配合,虽然宣传阻力很大,但在村领导跟我们的积极努力下,很多村民都来听我们讲课,基本上座位都坐满了,这使我们变得自信,讲课更加从容,最终取得了完美的成果。
今天是我们第一天下乡,看到了聂庄村生活质量是很高的,而且他们对垃圾分类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我们了解到村里70岁老人每月50元补助,过年也有200块钱的,土地入股分红每亩2300元,老人每月月底体检,重阳节会举行老人聚会活动。也了解到他们村因被淹过,而导致土地硬化及河水污染,这些都是要我们帮助他们去改善的。
——朝阳队

十年合熠队
清晨的微风轻拂着村道,阳光洒落在枝叶繁茂的田野间,我们的“酵道孝道”团队也在这一刻抵达了合河乡前村,开启了为期数日的乡村环保推广之旅。卸下行囊、完成设备布置和调试后,我们便邀请朱书记为我们简要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恰逢村庄正在推进“退林还耕”的第一天,这是一项事关生态与农业格局的重要变革,全体主要干部都在村委会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结束后,朱书记匆匆赶来,不仅向我们耐心说明了村内现状,还通过广播向全体村民郑重介绍了我们的到来和本次活动的初衷与意义。
在简单规划之后,我们决定立刻投入实地调查和走访工作。出乎意料的是,眼前的前村与我们想象中“环保欠佳”的农村面貌大相径庭:街道干净整洁,垃圾桶摆放得当,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生活垃圾。这样的整洁程度让我们惊喜不已,也对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充满敬意。走访过程中,我们遇见了许多热情淳朴的村民,每一户人家都非常友善,乐于交谈。但在与他们交流环保相关话题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颇具反差的现象——村中并不缺少年轻人,可对垃圾分类、环保理念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却大多是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他们认真倾听、主动提问,对环保酵素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接受度。
为了更好地展开教学,我们与厨房大娘沟通后,决定将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上午和午饭后的时间里,我们兵分几路,挨家挨户地宣传下午的课程信息,努力唤起更多村民的参与热情。下午时分,村里的活动室渐渐坐满了人,听众中多为长者,一双双眼睛中闪烁着专注与期待。课程开始后,村民们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在讲解酵素制作和环保用途时,现场频频点头,气氛温暖而热烈。令人欣喜的是,有几位村民在课后主动上前交流,除了继续提问酵素相关内容外,还有人对我们的“酵道孝道”团队产生了浓厚兴趣,询问更多关于我们的理念、经历与目标。
这一天的工作虽然紧张,却格外充实。从设备调试到走访宣传,从广播介绍到课堂讲授,我们看到了村民对环保知识的热情回应,也感受到了一种朴实而坚定的善意流动在这片土地之上。据现场反馈推测,明天可能会有超过一半的听众再次返回课堂,继续深入学习。这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信心与期待。
环保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而是一次次耐心播种与等待发芽的过程。今天的第一步,虽只是微小的起点,却也已经让我们看见了一种可能的未来——在绿野田垄之间,环保的理念悄然扎根,静静生长。
——十年合熠队

未济队
“零污染环保酵素”下乡垃圾分类活动思想总结:本次下乡开展“零污染环保酵素”宣传与垃圾分类推广活动,让我对基层环保工作有了深刻认识,也收获了成长与思考。上午与村书记的交流,让我直观感受到乡村垃圾分类的现状。书记详细介绍了村里已有的分类设施、村民参与度及推进难点,比如部分老人习惯难改、分类标准理解不清晰等。这让我明白,环保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需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可行的方案。下午挨家挨户宣传时,村民们的态度从陌生到好奇,再到主动询问,让我体会到沟通的力量。有些村民担心操作复杂,我们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分类方法;有人对环保酵素存疑,我们现场演示制作过程。这让我明白,基层工作需要耐心和接地气的方式。晚上的讲解会上,村民们积极互动,提出不少实用建议。这让我意识到,村民并非不愿参与环保,而是需要清晰的指引和有效的激励。环保酵素变废为宝的特性,更让大家看到了垃圾分类的实际价值,增强了参与动力。
此次活动让我懂得,环保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社会与村民共同发力。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发挥知识优势,用实际行动连接理论与基层,让环保理念真正扎根乡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未济队

七里香小组
李湿镕:来到了文营村,通过村委会的积极配合和组员们,学长的努力行动,走访了许多村民,收到了许多正向反馈。晚上还组织村民开有关垃圾分类和酵素的环保宣传会议。动员了很多民众。同时下地考察了田地情况,农业上酵素的使用情况。发现村民对酵素的反馈很正向。但在居家生活使用方法上了解不多,后续将主要宣传这方面内容。并且联合村长想方法将垃圾分类与酵素制作使用践行下去。
李冬晨:初入文营村切实感受到了村里面的支持和村民的重视,在团队的配合之下也成功宣讲了此次活动的内容期待明天能有更好的结果。
——七里香小组

随着酵素桶中的酵素慢慢减少,青年们和乡民脸上的笑脸渐渐增加。树梢上的叽喳声应和着耳边爷爷奶奶的欢笑。一双双接过酵素样品的粗擦手掌、望向台上演讲青年们若有所思的眼神、还有阿婆乐呵呵塞到青年手上的西瓜,都拉响了属于这十个村庄的革命,一场关于酵素的、关于零污染的革命。暮色中渐次亮起的灯光映照着青年们努力的身影,晚风微微,足以带走一天的疲惫。但青年们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原创文章,作者:天下为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